講座
飯澤耕太郎:拆解PROVOKE
08.11.2018
主講
飯澤耕太郎
更多
攝影評論家、攝影史學者。
1954 年生於日本宮城縣,1977年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攝影學系,1984年於筑波大學藝術學研究搜藝術寫真研究科修畢博士課程。1990 至1994 年,飯澤擔任攝影季刊 《déjà-vu》總編輯。
曾撰寫多本攝影評論、史學著作,包括《日本攝影史漫步》(1992)《荒木!》 (1994)《歡迎蒞臨寫真美術館》(1996)《私寫真論》(2000)《日本攝影大師語錄》(2003)《數位成像:數位會殺了攝影嗎?》(2004)《日本攝影大師》(2005)《荒木本!1970‐2005》(2006)《與寫真同歡》(2007)《寫真的思考:攝影的存在意義》(2009) 《女子寫真時代》(2010)《深入閱讀!日本攝影超級傑作100》(2012)《當代日本攝影文獻:地震後的攝影陳述2011-2013 》(2015)及《當代日本攝影關鍵詞》(2017)等。
1954 年生於日本宮城縣,1977年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攝影學系,1984年於筑波大學藝術學研究搜藝術寫真研究科修畢博士課程。1990 至1994 年,飯澤擔任攝影季刊 《déjà-vu》總編輯。
曾撰寫多本攝影評論、史學著作,包括《日本攝影史漫步》(1992)《荒木!》 (1994)《歡迎蒞臨寫真美術館》(1996)《私寫真論》(2000)《日本攝影大師語錄》(2003)《數位成像:數位會殺了攝影嗎?》(2004)《日本攝影大師》(2005)《荒木本!1970‐2005》(2006)《與寫真同歡》(2007)《寫真的思考:攝影的存在意義》(2009) 《女子寫真時代》(2010)《深入閱讀!日本攝影超級傑作100》(2012)《當代日本攝影文獻:地震後的攝影陳述2011-2013 》(2015)及《當代日本攝影關鍵詞》(2017)等。
主持
譚雪凝,M+ 視覺藝術副策展人
更多
專門研究「M+ 希克藏品」中的當代中國藝術,同時涉獵東亞地區攝影藝術及其他藝術項目。
她是展覽《廣東快車:珠江三角洲的藝術》(2017)及《M+ 希克藏品展: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2016)的共同策展人之一,並曾參與《M+ 進行:充氣!》(2013)及 《宋冬:三十六曆》(2012)等展覽。加入M+之前,她曾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擔任策展職位,亦曾參加倫敦白教堂畫廊「策展學人」計劃。 譚雪凝分別於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取得藝術史及策展研究兩個碩士學位。
她是展覽《廣東快車:珠江三角洲的藝術》(2017)及《M+ 希克藏品展: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2016)的共同策展人之一,並曾參與《M+ 進行:充氣!》(2013)及 《宋冬:三十六曆》(2012)等展覽。加入M+之前,她曾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擔任策展職位,亦曾參加倫敦白教堂畫廊「策展學人」計劃。 譚雪凝分別於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取得藝術史及策展研究兩個碩士學位。
語言
日語(設粵語及英語傳譯)
報名
免費入場 需先作網上登記
簡介
《PROVOKE》誕生於日本社會運動最熾烈的1960年代,其銳利且具有顛覆性的攝影觀念及攝影風格,即使僅發行兩年,已奠定了其在日本攝影的創作理論與實踐上的地位。然而由於刊物絕版經年,加上主要創辦人中平卓馬後期對其《PROVOKE》時期的創作全面否定,以致日本以外的世界,要了解《PROVOKE》的意義與影響有一定困難。
飯澤耕太郎在日本當代攝影評論上論著豐碩,曾擔任日本90年代攝影季刊《déjà-vu》創辦人和總編輯。伴隨《PROVOKE》專題在香港首展,飯澤在本次講座中將剖析《PROVOKE》的歷史背景,聚焦五位靈魂人物,包括共同策劃雜誌的攝影家中平卓馬、高梨豐及森山大道,藝術評論家多本浩二及詩人岡田隆彦五人,討論過去50年《PROVOKE》激發的反叛精神和全新的造像方式,探索其對日本以及亞洲地區攝影藝術發展影響至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