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在地平線上呼喚
07.05—
07.05.2021
07.05.2021
地點
語言
廣東話為主(王榆鈞的部份將以國語進行)
講者
-
飲江飲江,原名劉以正,1949年12月生於香港,70年代開始新詩創作,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職青文學獎、及香港中文文學獎等詩歌創作獎項。1987年與朋友創辦《九分壹》詩刊,並參與早期編輯工作。歷任多屆香港中文文學獎詩歌獎評委,並多次參與香港青年文學獎、工人文學獎、大學文學獎、秋螢詩獎、李聖華詩獎等評審工作。詩集《於是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於1997年出版,並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2010年出版另一詩集《於是搬石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為較完整版本,收錄詩作一百三十多首。
-
王榆鈞高雄人,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現為音樂創作者,歌者。
持續走在邊界,喜歡觀察存在於生活周遭的事物,讓日常的片刻轉化成音樂裡各種表情。熱愛劇場與眾人一起在黑盒子呈現難以言喻的情感,與不同領域的對話中發現聲音的種種可能,也享受獨自一人創作的寂靜,在無盡時間裡細究每個音符。期待未來能在世界不同角落創作,紀錄音樂當下空氣裡的感覺,以及生活的滋味;在詩與歌的脈絡裡找到一種文化對話的方式。已出版的音樂作品有《凹》EP、《沙灘上的腳印》概念專輯、王榆鈞與時間樂隊《頹圮花園》、《原始的嚮往》專輯等。 -
許敖山生於香港,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碩士 (作曲及電子音樂),經常以多重身份遊走於現代音樂、聲音藝術、多媒體劇場及地下文化之間。其作品曾於香港藝術節、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新視野藝術節、及微波國際媒體藝術節等演出,並獲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創樂團、現在音樂、城市當代舞蹈團等委約創作。近年主要作品包括《1984》電影歌劇、與龔志成合作《家.春.秋》現場電影配樂、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開幕節目《四象萬相》、多媒體歌劇《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及 《維根斯坦》。
-
劉清平生活於香港,從事攝影、設計、教育和創作。曾於香港理工太古設計學院(現香港理工大學)學習設計和攝影。現為香港國際攝影節主席 (2018-) 。曾任《娜移》攝影藝術雜誌編委成員;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藝術學院、光影作坊、香港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兼任講師。
曾參與展覽包括:香港:人與環境」(1984)、香港「城市變奏:香港藝術家西方媒介近作展」(1992)、「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1992)、「中、港、台當代攝影展」(1994)、「香港論」(1998)、「香港觀記」(2005)、香港文化博物館「城市漫遊者」(2010)、「I Think It Rains: Burger Collection’s Quadrilogy 2」(2013);連州國際攝影年展(2006)、平遙國際攝影節 (2011 & 2014)、韓國首爾Tot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相對性都市」(2013)。為WYNG Masters Award 特別委約攝影獎(空氣計劃)得主 (2013-2014)。2017出版《薄如空氣》攝影集。2016年提名參選Prix Pictet (Space)。作品為廣東美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Google Art Project藝術計畫及私人收藏。 -
陳岱昕跨媒介創作者,嘗試利用視覺藝術去跨越距離和界限。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及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學院藝術系,喜歡研究城市人的疏離狀態並化為作品。
-
張俊謙香港自由攝影師,喜歡蒐集大環境下的人文風景;曾舉辦個人攝影展「若夢」(2020)、「路邊的哲學家」(香港國際攝影節2018衛星展覽)及「峽城浮生」(2018) ,並於「2017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獲獎。
簡介
多媒體藝術體驗平台「地平線上」,喻意跨界交流不分邊界,視野無限,是香港國際攝影節「新一代影像創作者育成計劃」的最終章。港台十六位藝術家在交流過程中催生了超過三百個素材,讓大家拼湊自己的「一分鐘」成品,分享給親友,同時在平台上公開播放,成為共同創作者。
在是次線上講座,台灣創作歌手王榆鈞、香港跨媒體藝術家許敖山、詩人飲江、攝影師劉清平,和其中兩位影像創作者:愛好拍攝城市面貌的攝影紅人張俊謙、多媒體創作人陳岱昕,會分享跨媒體合作中的有趣交流,更會親身示範做混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