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院
Samari Chakma、Naeem Mohaiemen:淹沒傳記
影像創作者
Samari Chakma、Naeem Mohaiemen
更多
Samari Chakma
首位申請進入孟加拉高等法庭聆訴的查克馬女律師(2017年),一如其族人遭受滋擾恐嚇而被迫流亡澳洲。
吉大港區科格拉焦里縣出生,其法律工作主要為因吉大港山區持續的政治危機而產生的強暴案及冤案受害人提供法律支援。曾參與編輯兩份山區女性聯盟出版之《Kalpana Chakma日記》及《被禁的女性之聲》。2013年與志同道合者創立「Rupak Chakma戰友紀念基金」,為十六名帕哈里學生提供獎學金。網上團體「Thotkata」編輯,文章見於《New Age》、《Survivable International》、《Alal O Dulal》。2018年成為柏林「人權憲法歐洲中心」Bertha基金全球交流學人。目前流亡澳洲。
Naeem Mohalemen
製作影片、裝置及書寫關於社會主義烏托邦、不安邊界及褪變家庭。文章包括〈和平時代?〉《吉大港山區1715-1997》(1997)、〈連結可見點:後協議歷史〉(2010)、〈歷史的狹隘商人:站在「巨人」陰霾之下〉(2016)、〈穆罕默德.阿里的孟加拉護照:國際穆斯林不安穩之夢〉(2016)、〈模擬戰爭終結時:追尋《自由之歌》的證供〉(2016)、〈蜂盲:等待1971報應〉(2011)。《希望與灰燼間:吉大港山區的孟加拉國族主義盲點》(Drishtipat,2010)和《系統出錯:戰爭暴力賦予我們的意義》(Papesse,2007)之共同編輯。
首位申請進入孟加拉高等法庭聆訴的查克馬女律師(2017年),一如其族人遭受滋擾恐嚇而被迫流亡澳洲。
吉大港區科格拉焦里縣出生,其法律工作主要為因吉大港山區持續的政治危機而產生的強暴案及冤案受害人提供法律支援。曾參與編輯兩份山區女性聯盟出版之《Kalpana Chakma日記》及《被禁的女性之聲》。2013年與志同道合者創立「Rupak Chakma戰友紀念基金」,為十六名帕哈里學生提供獎學金。網上團體「Thotkata」編輯,文章見於《New Age》、《Survivable International》、《Alal O Dulal》。2018年成為柏林「人權憲法歐洲中心」Bertha基金全球交流學人。目前流亡澳洲。
Naeem Mohalemen
製作影片、裝置及書寫關於社會主義烏托邦、不安邊界及褪變家庭。文章包括〈和平時代?〉《吉大港山區1715-1997》(1997)、〈連結可見點:後協議歷史〉(2010)、〈歷史的狹隘商人:站在「巨人」陰霾之下〉(2016)、〈穆罕默德.阿里的孟加拉護照:國際穆斯林不安穩之夢〉(2016)、〈模擬戰爭終結時:追尋《自由之歌》的證供〉(2016)、〈蜂盲:等待1971報應〉(2011)。《希望與灰燼間:吉大港山區的孟加拉國族主義盲點》(Drishtipat,2010)和《系統出錯:戰爭暴力賦予我們的意義》(Papesse,2007)之共同編輯。
出生地
孟加拉
簡介
在互聯網連線下,Samari Chakma(在悉尼)和Naeem Mohaiemen(在達卡)同時朗讀Samari書寫的《查克馬人出卡普泰記》。
這是一部查克馬族人的口述歷史——1960至64年在東巴基斯坦政權下,部族土地因卡普泰水壩水力發電項目導致的大淹沒而被迫流徙。每段阿查克馬語朗讀緊隨孟加拉語翻譯——這互動翻譯動作源於疫情下,無論跟達卡鄰里或悉尼流亡同志的對話都得被隔離或數碼化。以阿查克馬語為主角,是為譴責孟加拉在吉大港山區對原住民帕哈里語所扮演的種族滅絕角色。這些都是原住民族(集體地被稱作帕哈里或祖馬)的語言:阿查克馬、Marma、Tripura、Tanchangya、Santal、Chak、Pankho、Mro、Bom、Lushei、Khyang、Gurkha、Ahomi、Rakhin、Khumi。
六十年代東巴基斯坦帕哈里村落被淹沒後,孟加拉建國立憲界時並沒包括這些少數族群——所有公民被定義為孟加拉人。從1975至1997年簽署吉大港協議,帕哈拉人一直為地區自治作武裝抗爭,部分協議仍沒落實,吉大港山區對其原住民族依然為凶險之地。當我們理直氣壯為羅興亞難民塞進孟加拉大聲疾呼時,卻遺忘了我們一手造成的、那些從六十至九十年代逃亡到印度的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