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院
張乾琦: 鍊
創作者
張乾琦
更多
1961年生於台灣台中,現居奧地利格拉茨。1984年於東吳大學畢業,1990年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獲藝術碩士。1991年開始新聞攝影報導生涯。1995年成為馬格蘭圖片社攝影師。長期以來,作品皆關注於探索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抽象連結,近年也在創作中深入討論關於人的遷徙、家庭,甚至無法直接由肉眼觀見、外在政治經濟環境對人生命狀態的無形囚錮。
原生地
台灣
年份
1993–2014
片長
6’
語言
英語及國語配英中文字幕
簡介
1970年,住持釋開豐於台灣高雄創辦寺廟龍發堂。
他收留一位精神失序者為第一弟子,並開始飼養雞隻。釋開豐以名為「感情鍊」的鐵鍊綑綁其助手。有一天,弟子的妄想症狀消失了。
失序之人治癒的故事開始流傳。很快地,釋開豐便以精神障礙治癒者的聲名,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全台各地焦慮憂心的家庭,紛紛帶著家中身心受騷擾所困的親屬湧入龍發堂。
相較於傳統藥物治療,釋開豐採取非正統療法,將六呎長的鐵鍊綁在「弟子」腰際,兩兩相繫。據寺內管理人員描述,這般「相繫療法」由狀況較為穩定者帶領其他病患,回歸理智清醒。
1980年代,寺內住有超過一千名「弟子」,其中許多人於寺中雞蛋場工作。在拍攝最後階段如今仍有七百多位精神疾患者住在龍發堂裡,但已不需要再到雞舍勞動。
直到龍發堂於2018年關閉以前,許多飽受正統療法折磨的病患不斷前來求助龍發堂,希望餘生能交由廟方照料。對深陷絕望的家屬而言,寺廟是治癒親人的最後希望。面對嚴峻抨擊的當前,廟方依然堅稱能替患者家屬減輕龐大負擔,且其治療精神疾患的方法亦證實有效。
此故事以作家賴秀如與患者及廟方的訪談內容為基礎,搭配張乾琦於1993至2014年間所拍攝的靜態影像與影片。藝術家於寺內拍攝的等身肖像曾於多處美術館展出,但已在最後一次展出之後於倫敦一處儲藏空間內銷毀。
編註:由於寺內爆發阿米巴痢疾,當地政府已於2018年將龍發堂解散,為這段長達五十年充滿爭議的歷史,結束故事的最後一章。